奇番注重情感和技巧的结合:从殷秀梅点评歌手想到的


来自:奇番网     发表于:2019-08-11 17:18:38     浏览:100次 关键词:注重情感和技巧 从殷秀梅点评歌手想到

注重情感和技巧的结合:从殷秀梅点评歌手想到的1

殷秀梅是我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演唱功力、演唱风格、演唱作品都堪称是一位“大家”。

注重情感和技巧的结合:从殷秀梅点评歌手想到的2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奇番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QFanW谢谢大家支持!

432

这两天在手机上偶尔看看视频,恰巧看到了一段殷秀梅作为全国青歌赛评委,当歌手演唱完毕之后由其为选手进行点评。她在充分肯定了选手的演唱效果、演唱技巧的同时,指出了该歌手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演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不到位。甚至讲自己作为评委,在看中选手的演唱技巧的同时,更加看中的是选手对于作品的理解和为之付出的情感。唱歌如此,其实我们上好思政课何尝不是这样呢?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是注重内容和注重传播的有机结合。希望尽快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能够在各种教学展示竞赛中崭露头角取得好成绩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但是现在的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技巧上下的功夫远比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下的功夫要多。今天就结合歌唱中的情感投入的话题,和各位分享一下思政课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问题。
殷秀梅,1956年1月出生于黑龙江鹤岗,祖籍山东平阴,中国内地女歌手,民族唱法,是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1986年,获“神州歌坛十二星”称号;1989年,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金奖;1992年,专辑《党啊,亲爱的妈妈》获第二届金唱片奖;2004年,获得了第一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5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同年5月,殷秀梅歌剧处女秀献给《八女投江;2008年10月,在哈尔滨举办了《党啊,亲爱的妈妈———时代歌声走进黑龙江》殷秀梅演唱会;2009年9月,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2014年1月,在“十艺节”上凭借歌剧《红河谷》中扮演藏族姑娘丹珠获得文华表演奖;同年9月,参加歌剧《运之河》的演出,出演剧中女主人公萧皇后。同年10月,发行五张专辑,为新录制作品及各大晚会歌曲合辑;2015年2月,殷秀梅登上央视春晚,与廖昌永共唱歌曲《共筑中国梦》。2016年2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演唱歌曲《光荣》。

我自己不懂音乐,对音乐欣赏也不专业,但是,看了上述几段视频、听了殷秀梅的几个典型的作品,总体感觉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唱功了得。她师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名师出高徒( 其学生有郭淑珍、金铁霖、李晋玮孟贵彬、杨彼德、迪里拜尔、梁宁、刘跃、范竞马程志殷秀梅关牧村等 )从青歌赛视频中她的简单的几句示范演唱,那功力不是一般的差别。

第二,敬业精神。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有一种执着的热爱和喜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发自内心的冲动,成为一种持久的和永续的动力。对于殷秀梅来讲,上天给了她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音乐和歌唱的追求就是她最大的快乐,为了这个快乐,她是会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这种敬业的精神不可模仿但绝对值得尊敬。

第三,风格大气。歌坛上特别是流行乐坛的常青树很少,有些歌手就如同昙花,有些歌手一辈子就唱了一首歌。但是殷秀梅绝对算得上是歌坛的常青树。她以其独特的风格包括服装( 核心竞争力 )使其有极高的辨识度,成为主旋律歌曲演唱者的首选。

第四,内外兼修。已经六十多岁的殷秀梅始终给人一种大气、华贵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仅仅靠的是外在的修饰,更主要的是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内在气质。看过《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对她的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一部分她的精神世界。

尽管歌曲演唱与我们思政课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其演艺生涯及其对歌曲的理解,对我们思政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01就歌唱艺术而言,情感是声音的灵魂

歌曲演唱作为诸多的艺术形式中的一种,是同各种艺术门类( 戏剧、绘画等等)相同的,就是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包括技巧 )的同时,必须将创作的思路与表现同对于创作对象的理解、同时代的背景、同作者或表演者的价值观及立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感人的、持久的优秀艺术作品。

唱歌,是指以人的声带为发声工具,通过咬字发音,结合音乐旋律,深刻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塑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嗓子是歌手的本钱,有人认为歌者只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就可以走遍天下。其实不然,不懂得发声技巧不仅在歌唱中不得要领,而且还会毁了嗓子。同样,拥有了扎实的歌唱技巧也不是自然而然地就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正如殷秀梅点播歌手的那样,“技巧、高音都处理的很好,唯一有些不足的是没有将作品要表达的对于流离失所之痛和对日本侵略者之恨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要表现好一首歌曲( 前提是内容好——词好、曲好等),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出声之前先动情,才能唱出感人肺腑的心声。歌者在演唱中就是将歌声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情是声音的灵魂,它在一切艺术形式中居首位。在歌唱中要先运情。很多演唱者都把歌唱的气息、共鸣等声乐技巧放在重要部位,却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一首好的作品要靠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才能将歌唱活,才能一曲唱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要达到这种歌唱的程度,只有歌唱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在"情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情感用自己心灵的感受,用美妙的声音打动听众,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歌唱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必须做到声情并茂。有些歌者毫无朝气,缺乏一种奋进与激情,也有些是过于注重声音技巧,忽视内在的情感,所唱与心中所想似乎毫无关系,声音空洞乏味。技与艺,从来都是唱歌艺术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好的歌唱不仅要具备好的技巧,更要具备好的情感表达。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更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演唱者要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寻找诱发声乐表演的内在体验依据,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词曲终究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只有靠歌唱者创造性的情感流露,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者应当是声音优美悦耳,感情真挚动人,语言形象准确,技法运用自如,动作轻松大方,声情并茂,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

第三,支撑歌者在演唱中的情感和激情展现的是其内在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歌唱者,必须要有丰富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创新意识,以及较强的歌曲分析能力,适当的了解一下歌曲创作背景及创作的意义,用自己的激情将歌曲演绎表达出来。通过对声乐歌曲的把握和理解,能更好的把感情宣泄出来。在演唱歌曲时,要探讨作品的意境及词曲中提供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曲调和词句,揣摩词曲作者隐藏在歌曲中跳动的脉搏及作品的动机、主题、背景,使歌唱者一接触到作品时,就能打开自己的心扉,用积极的体验去进行二度创作,把自己的情绪融会贯穿到作品中,用自己的全身心,把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中去。歌声才能打动听众的心,才能把一部好的作品完整准确地演绎好。

第四,歌唱者与相关者的情感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演唱者除了通过作品内容、语言、吐字上培养歌唱者的情感外,还要注重与演唱合作体及观众之间的交流。它包括了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内心沟通。从听音、悟情中去体察伴奏者的内心感受,反过来,伴奏者又从歌唱者的歌声中悟到歌唱者情感的语气、语调,来补充自身的情感养料。这种情形下的歌唱者与伴奏者之间的默契交融必然会产生情绪共鸣。歌唱者就能把自己演唱的作品表达得完整,感染听众。一般来讲,歌唱者在无观众和有观众的情形下演唱的状态是不同的。面对不同水平的观众等现场环境,歌唱者要平静自如,对自己的歌唱器官进行协调和控制,用耳朵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加以调整,调动自身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音乐中去,去创造作品的艺术形象。与此同时,还要学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变被动为主动,激发自身的创作信念和创作热情。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气氛热烈感染人。这无疑能使歌唱者把自己要唱的作品唱得更加完整,更能大大地调动自己对作品的情感表达。

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 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声音贵在以情动人,歌唱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02就思政课教学而言,情感就是粘合剂

现在都在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思政课算得上是“金课”的问题,尽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以下的要求应当是固定的:政治上有高度、理论上有深度、内容上有厚度、情感上有温度、结果上有效度。要达到上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即要坚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我们指明了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与原则。

怎样践行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变成学生真正爱听、爱学的课程,我们在注重政治站位、理论修养、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灵活有效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增强课程的“亲和力”问题。也就是要把思政课“供给者”——教育者所提供的“高大上”内容,变成能成真正能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让“需求者”——学生感觉到“有意思”而不是仅仅是“有意义”,其中最为重要的粘合剂就是“情感”。这里的情感除了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本身所带有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教育,即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的大情感、大情怀教育之外,这里仅仅就在思政课教学中作为思政课教师应当怎样更好地将情感投入与教学其他要素有机的结合的问题谈一点认识。

第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真实的情感流露要让思政课体现情感的味道,最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应当带着积极的情感与火热的激情进行教学。真正的情感往往是持久的而不是那种假装的表象。而真正的情感流露的背后,是一种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的崇高的使命感、是一种对于教书育人职业的真心热爱、是一种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是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认同。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执着和冲动,很难想象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会带有那种理论上的自信、沟通上的亲和、表达上的温度;换言之讲授上的平淡无味、表达上的有气无力、表情上的严肃单调,这样的课程听起来如同嚼蜡、换谁都不会喜欢的。要感动别人首先要能够感动自己。近年来,不少教师通过完善内容设置、创新话语表达、采用新媒体技术等方式,让思政课实现从“点名课”到“网红课”的转变,这充分说明:用心用情用功的教师和教学,总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第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当增加情感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学要能够打动学生,思政课教师不能像“推销员”那样,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以空洞的语言讲述着大而化之的故事,这样的课程学生肯定是不会买账的。我们的几门思政课中,在大视野、大格局的背后其实是由无数的平平凡凡的人在平平凡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事业,讲大道理最忌讳的就是说教式的教学。希望我们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准备时依托教材但一定的跳出教材,教材的逻辑、体系设计和语言表达都是经过了层层审查、经过了众多的该领域专家把关的,但是如果做不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话,这样的教学就是“照本宣科”。讲大道理表较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小切入”,改“说教式”为富有真情实感的倾诉,通过梳理挖掘能够打动人的小故事来找准情感切入,特别是要采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有幽默感的语言表达”、“有激情与活力的语言表达”让受教育者为之动容。

第三,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学会增强与被教育者的情感交流我记得我在管教学时,在学生座谈会上甚至有的学生半开玩笑地说,在有些课上,“老师,我们能不能看看您的脸!”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确有一些教师( 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可能会因为紧张吧)上课时,不要说跟学生进行理论上的争鸣或探讨,就连在课堂上的目光相视都没有,紧盯教案不抬头的、低头念PPT的、抬头看天花板的、侧目看窗外的,等等,这样的教学如何能够打动学生呢?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注重情感交流、用好情感调节,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一点上,实践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有时候比课堂教学的印象更加深刻。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体验,会成为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内在原生动力。我自己还清晰的记得,2008年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时安排了几场比较典型的现场教学,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授,使我们对有些人物、有些故事、有些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极为深刻。通过增加情感交流,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因情感在先使学生对于授课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或依赖感,从而避免了“先入为主”的认知对于学生的不良影响而喜欢上课;同时,学生因表现出来的对于教师付出的认同,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改善教师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上一篇:杰伦保卫战:80后把情感当信仰,00后把情感当游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