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番【情感记录】忆著名画家张幼矩先生二三事


来自:奇番网     发表于:2019-07-31 05:54:29     浏览:100次 关键词:情感记录 忆著名画家张幼矩先生二三事

【情感记录】忆著名画家张幼矩先生二三事1



张幼矩先生是我认识较早的成都画界朋友。

【情感记录】忆著名画家张幼矩先生二三事2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qfanw奇番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奇番网谢谢大家支持!

332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幼矩先生参加工作后“成都市美术社”上班。术社座落在成都人民公园对面。条街文革时叫胜利西路。街道两傍法国梧桐行道树,掩映着一幢幢—楼—底的旧民居。些老民居都还有着浓浓的清末民国的遗风。


美术社的工作是承担成都市的宣传美化任务。里面都是些会写字画画的人。在五、六十年代,成都的箸名画家冯灌父、伍瘦梅、朱佩君等都在美术社工作,张幼矩等是他们的学生辈。那时的美术社里还开设有照相舘,装裱铺等。


1968年,正是文革高潮时期,蜀都部队某部派了一个“军宣队”进驻美术社。-个是王参谋,还有一个新兵小王,"二王"和我是一个部的同事,我们在一栋办公楼上斑。大家相处得很好。小王去美术社后,和里面一批青年画家的关系很不错。简直是打得火热。每逢星期天,他常常把这一帮年青画家邀起到我们驻地大院來玩,我们自然也常在一起。有时陪他们转悠古代练兵的"较场"。有时又到"服务社"去买点生活用品,一回生,二回熟,來來往往,久而久之,从熟人变成了朋友。其中,关系最好,来往最多,时间最长的要数张幼矩先生了。

幼矩先生是成都人。从小拜成都老-辈著名画家伍瘦梅的为师。学习中国画,经多年耳濡目染,基本继承发扬了伍瘦梅先生的书画技艺和传统文人气息。


在和张幼矩先生交往的过程中,他又把美术社的一些同事介绍给我认识,如朱佩君、江萍、以及表画师傅徐敬之等等。所以那时我去到美术社,也常去看朱佩君、江萍等先生作画,到徐敬之老师付的表画铺,欣赏他装裱的名人字画。徐敬之老师付的装表技艺很高,据说曾是民国时期成都某大军阀的裱画师。上世纪七十年代,乐山文化館的黃高彬先生还曾介绍乐山某单位派人去成都跟他学习装裱技艺。


记得是七十年代初,有—天我去到美术社,张幼矩对我说:“朱佩君老师收了—个女徒弟是你们乐山老乡,走去看看吧。”我跟着他去到美术社的办公楼,走进朱佩君老师的画室。见到朱老师正在画一幅工笔“鲤鱼图”,傍边站着一个穿着朴素的小姑娘,正聚精会神地看她作画。张幼矩大声忤气地对小姑娘说:“小姚,这个叔叔是你的乐山老乡哦,”。小姑娘转身微笑着向我点点头。又继续观看着朱佩君老师作画。事后张幼矩告诉我:这小姑娘名叫姚思敏,是乐山画家杨风的侄女,因乐山李琼久先生同朱佩君老师的关系很好,所以把他介绍來学画。朱佩君是民国时期成都有名的富人“朱财神”的女儿,自幼喜欢绘事,终生未嫁。经名师指点,后來成了成都著名的女画家,画的工笔鲤鱼图等非常出名。解放后曾历任成都市政協委员。这个乐山小姑娘拜她为师,名师手下出高徒。多年后姚思敏成了她的得意门生。后为成都画院副院长,国家—级美术师。


初识张幼矩时,他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但不久就看到他耍了个女朋友,女朋友叫向安娜,张幼矩很是喜欢,常常把他的“安娜”叫得非常亲热,不久他们便结婚了,我按当时流行的做法,送了他们一对漂亮的枕巾,意思是希望他们在枕边亲亲热热,早生贵子。果然不久他的安娜就怀上了,给他们生下一个乖乖的小女儿。


张幼矩除了吟诗作画,还很会烹调,那时物资缺乏,凭票供应,他可以用一斤猪肉,整出两菜—汤。他很好客,不时畄我品尝他的烹调技艺,喝上二两老白干。喝得晕呼呼的,就跑到对面人民公园茶园去,泡上—杯成都三花茶,前三皇后五帝地开始谈古论今,摆些玄龙门阵。那时的人民公园很热闹,游人如织。茶园的傍边是—个很大的人造湖。里面有游人划着小舟游荡。环境优雅。茶园里卖艺的,掏耳的不断穿梭其间。是非常正宗的成都茶館的风味。张幼矩是个成都通,除了前三皇,后五帝,还有不少成都的龙门阵。有时也摆摆他的老师伍瘦梅先生的故事。文革前伍瘦梅先生就在美术社工作。文革中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被批判,他有—个姓Z的学生,在批判会上对他的老师很不留情,后來在七十年代得肝病死了,所以美术社有人说他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小Z是报应发了。

我们频频交往了六,七年后,因工作变动,即将离开省城,我去到美术社同他道别,朋友久了,这分别真还有点儿离情依依,他为此特意给我画了一张四尺的“都江春晓图”。在画上题下了“离情依依”的长款。并让徐敬之师付精心装表后送给我。


大概是1978年,他两口子受乐山文化舘黄高彬先生的邀请,来乐山大佛寺作画,在藏经楼住了一个多月,我们又见面了,我多次去到大佛寺,陪他两口子摆龙门阵,有一天,他來了兴趣,在藏经楼又给我画了一张仿古的“青城山图”。我也邀请他们两口子到城内我家作客。请他们品尝乐山的名小吃。这次乐山相聚分别后,改革开放开始了,事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80年在成都美术社的基础上,组建了“成都画院”,他在画院里当了专业画师。后來他深入到红军长征的沿途写生,创作了—幅《川康形胜图》(巨幅大画)。描写红军长征经过的沿途风光,被中国军事博物舘收藏。他因此也名气大增。现在己是国家—级画师了。他为泸州酒厂题写的“泸州老窖”商标,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九十年代末,我去成都画院看他。成都画院座落銅仁路街上。是把原东大街的一座民国公舘,原汁原味搬过來的,古色古香。附近不远便是宽窄巷子。我走进张幼矩宽敞的画室,看到正在忙绿,进入市场经济,他的画可以卖钱了,他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那次,我把他约到成都画院附近同仁路街的一个馆子里,喝了一台烧酒。还是同过去一样,谈天说地。摆了很多龙门阵。打这以后,我们因为各忙各的事,交往接触就不多了。


后来听成都的朋友周文国先生说:前些年他经常约张幼矩先生,一起去北京、广东等地参加他组织的各种“笔会”活动,张幼矩因此还弄了点钱,在成都买了—套新居。


现在他己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岁月如刀,在网上看了他的视频和照片,感到他己变得很苍老了。

张幼矩,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专职画师。由自学与师承入门,工写兼擅。主攻山水,兼及花鸟人物书法篆刻,并从事文学创作、文艺讦论和美学研究。代表作有山水长卷《川康形胜图》、《金江春晓》、《峨眉高出西极天》、《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云路金晖》、《蜀山之晨》、《日薄维关》等,作品曾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当代工笔画第二届、第四届全国美展、中国书画展、文化部观摩展、中国三峡百景图展、北京人学百年校庆书画展、毛泽东诗词创意画展及历届省、市美展和兄弟省、市联展并入选我国港、澳、台地区及美、日、法、德、泰、比利时、新加坡等小国书画展,或为《中国画》、《迎春花》、《江苏画刊》、《中国人才报》及港刊台刊发表,或为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天安门、-八一大楼、军博、京西宾馆、北京入学等同家和各省、市重要博物馆、纪念馆陈列收藏或选人国家礼品画册,山水长卷为重大艺术成果载入1988年《成都年鉴》。曾获四川省金龙奖、金熊猫奖、一二三等奖及省市大奖40余个。诗词及学术文章为《人民日报》、《中国书法》、《四川文化报》、《四川文艺报》、《金榜集》、《春雨集》、《岷峨诗稿》、《神州版画》、《四川美术家》、《四川日报》、《成都晚报》、《新疆日报》等发表,有三篇论文获1994年四川巴蜀文化研究会优秀论著特别奖。是一位以文化为依托、格调为品位、具备“画、史、论”全面修养的艺术家。







张幼矩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到画长征卷之前以水墨为主,但是水墨不是纯水墨,业内称呼叫“浅绛“,是以水墨为基础,代表作是《都江堰》还有《金江春晓》《黄山》系列等。画黄山系列的时候张幼矩尽量去体会“黄山三奇”的神韵,不会只凭借自己的想象作画,前后黄山去了很多次。“国画就是要了解全面后重新构图,不能完全照着实景来。必须要有一个意境,一个文化含量在里面,更不能像照相一样。但是别人看画的时候会觉得画的很像,因为这有一种主要的精神感受在里面反映出来。但是变化太多也不行,不可能原本凉亭在半山腰而给他搬去了山顶,所以凡事都要讲求一个适度。”张老不论是从艺术还是生活,无不体现着一位国学研究者的修养和造诣,他的精神世界跟他的画作一样让人触及无不为之动容。

第二阶段是画长卷《川康形胜图》,此画历经7年,六易其稿,先后使用宣纸400余米,由成都画院著名画家张幼矩先生创作的八十米长卷《川康形胜图》巨作,2006年9月29日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书画精品展”闪亮展出,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经典之作。这幅画,单从直观上的篇幅和内容就足以将人震撼,再细细品味画中的每处风景都是作者一步一个脚印的心血,一笔一份感情的付诸。为体现主旨,张幼矩以红军长征的实景为依据,真实而艺术地处理了春夏秋冬、朝晚午暮、阴晴雨雪等节令和气候的感觉形象。泸定城、铁索桥知名度极高,处理不好会影响长卷效果。张幼矩学习了《清明上河图》的办法,以工笔画画法,十分精细地刻划泸定城桥头堡及铁索桥。在色彩上,他否定了原来以红黑二色为主的打算,全部改用金色,使泸定桥明亮耀眼,加上在山烟水雾中连接两岸的铁索,一下子抓住观众,并且符合当年红军于1935年5月29日16时向泸定桥发起总攻的时间特征。

第三阶段便是张幼矩最负盛名的金碧山水了。在《峨眉高出西极天》《鹤舞轩丘》中的山脉全部用黄金勾线,《幽思净土》《高路入云端》《净土》等画中山上白雪的效果,都是白银为之,有时还金银互用,可浓可淡、能线能面、又洒又点,潇洒无比,把这两张重金属的色彩从装饰性的功能上解放了出来,开辟了金碧山水艺术一个可发展的方向。张幼矩反复提到绘画是创造性劳动,是文化的劳动,更是哲学思维的劳动,不拿已经熟练的方法去画一切东西,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对象,再与之对话去表现他的独特之处。

张幼矩的画,其精神支点在于以传统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创新,内容和形式体现了一种上进的心理态势,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种由技而道的艺术大成,是高度把握了中国画传统技艺与功力后的得心应手,显示了一种自由往来于艺术天地间的灵气。实际上,真正的画家,真正的艺术作品将是青山明月,长存于艺术宝库,长存于人们心中。张幼矩说,艺术需要勤奋,古今中外,酬勤者自有天道,艺术必须一步步踏实前行。



上一篇:情感实述:“离过婚的女人像吸血鬼,早晚会把你榨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