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番情感依恋


来自:奇番网     发表于:2019-08-17 15:13:28     浏览:100次 关键词:情感依恋

情感依恋1

①当与别人相处得不太顺利时,我倾向于退缩;

②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相信朋友或者恋人,也难以让自己信赖他们;

③我有点怀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真正的感情;

④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感到不舒服;

⑤当别人想与我的关系更近一些的时候,我会感到紧张。

情感依恋2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qfanw奇番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奇番网谢谢大家支持!

315


怎么样,以上5条你有其中的几个呀?如果你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话,记住你可能是A型依恋模式。当然你不用着急,我一会儿再告诉你什么是A型依恋模式。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描述:


①一般来说,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善意,并值得信任的;

②我发现与别人保持亲密关系并不难;

③我能够安心的依赖于别人,也能够让别人依赖我;

④我并不担心会被别人抛弃;

⑤当别人从感觉上想接近我时,我觉得挺自在的。


同样你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话,记得你可能是B型依恋模式。再来一组:


①在亲近的关系中,我经常感到被误解或没有被赏识;

②我觉得我的朋友或恋人不太靠得住;

③虽然我爱我的恋人,但我担心TA并不是真心地爱着我;

④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接近;

⑤我想和别人的关系再亲密些,但我不能确定是否信任他们。


好了,还是一样。如果你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话,记得你的依恋模式是C型。我猜你肯定猜到了这是一个关于成人依恋模式的选择题,记住你的选项哦!一会儿你就能知道有关的分析。


我们不如先来谈一谈什么是依恋,心理学概念中的依恋是指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恋就是动物的一种习性,是动物幼崽适应生存的一种特定反应。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在整个动物界依恋都是普遍存在的。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个哈洛。他是20世纪初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做了一系列关于恒河猴的实验。而这个实验就是来研究动物的依恋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哈洛在一些幼猴出生的时候就让它与自己的母亲分隔开来了,而与代理母亲生活在一起6个月,其中有一个代理母亲是由铁丝做成的,它的胸前有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装置。而另一个代理母亲是由柔软舒适的绒布做成的。但是这只代理母亲并不能提供奶水。观察之后就发现幼猴与绒布代理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比与铁丝代理母亲的时间要多得多。幼猴只有在饿的时候才跑到铁丝代理母亲那儿喝几口又回到绒布母亲那儿紧紧地抱住它。那么显然幼猴在绒布母亲身上投注了更多的依恋。这个实验揭示了在依恋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身体的接触。这也就是哈洛说的接触性安慰。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对人的依恋是由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喂养他们的人就是母亲,所以他们便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可是哈洛通过这个恒河猴的实验,他就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幼崽对于母体的依恋不仅仅是为了食物与母亲温暖而舒适的身体接触才是他安全感的源泉。所以不要以为只要让婴儿吃饱喝足就足够了。如果想和婴儿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的话就多多拥抱他吧。他需要的是这样的接触和温暖。


婴幼儿的很多发展都有所谓的敏感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一项技能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成熟。依恋是不是这样呢?



洛伦兹这个对生理发展和行为发展开展比较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就将鸟社会依恋的形成成为印刻印象。他发现幼鸟通过这一过程形成了与母鸟之间的依恋关系。如果幼鸟在敏感期没有看到母鸟就会在其他目标上产生所谓的印刻,并对其形成依恋、形影不离。所以洛伦兹正是利用了这个方法让一群小鸟紧围在他身边。



那么人类婴儿对于其抚养者的依恋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敏感期呢?现在的研究指出,依恋形成的敏感期,从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结束时期尚不明确。



就像一部电影《亲爱的》里面显示的,虽然那个孩子在原生家庭得到了非常大的温暖和支撑,可是当他被拐走之后,在后来家庭也慢慢形成了对那个家庭的依恋,所以依恋这个过程,什么时候结束真的是一个谜。


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互动和依恋关系就是这样一步步逐渐形成的,不过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个体差异。你平时如果有留心观察的话,应该会发现有些孩子难以和父母分离。一旦分离他们会大哭大闹心理学家根据儿童与父母分离和重聚时的不同表现,将婴儿分成了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  当养育者离开的时候,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会轻微的表示抗议。而当养育者回来之时,他会主动寻找父母,并且很容易在父母的安抚下平静下来,然后他们就重新开始一起玩耍。

②回避型依恋  它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这种类型的婴儿会以回避的方式表现出不安。他们在母亲离开房间时并不会表现得十分痛苦。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也不会主动地恢复与母亲的接触。有时还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说玩具,而不看自己的母亲。

③抗拒型依恋  当然它也是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类婴儿通常很焦虑。他会紧紧抓住自己的母亲,而不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离开时,他们通常会大声哭泣。而当母亲回来给予他安慰的时候,又会用踢打或者推开的方式拒绝母亲的接近,表现的非常矛盾。

④混乱型依恋  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婴儿是比较混乱的。在陌生情境中,他们可能会困惑,也可能会恐惧。或者几种东西掺杂在一起。这类型的婴儿他们有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抗拒模式。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行为。比如说在养育者身边他们也会感到害怕。当然,你会发现混乱型也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


研究表明,这些依恋模式之间的差异其实与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互动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安全性依恋模式的父母,一般对儿童发出的信号比较敏感,而且会及时地对其需要做出回应。而回避型儿童的父母倾向于不与孩子互动。对孩子发出的信号不回应,并且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抗拒型的儿童的父母互动常常是不连续、不稳定的。他们有时候会回应,但有时又不回应。总之,不安全依恋模式儿童的看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需求,没有很好地与儿童进行互动。


而这样的东西会有什么影响呢?现在请你回想一下你刚刚做的那个选择题。你是A是B还是C。也就是你成年的依恋模式是什么。这三段描述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A是回避型依恋,B是安全型依恋,C是矛盾或混乱型依恋。基于这三种分类的测量结果,研究者发现,在成人当中有60%的人认为自己是安全型依恋模式;约20%的人把自己描述为回避型依恋模式;另外有20%的人把自己定义为矛盾型依恋模式。


神奇的是,这与婴儿依恋类型的分布非常地相似。于是就有研究者研究了幼年依恋关系与成人依恋关系的连续性。他们发现幼年依恋的质量与其成年之后的恋爱关系有非常大的关联。不过成人的依恋风格或者恋爱关系是不是由其早年的依恋模式决定的。这个命题到今天还是充满了争议。因为依恋关系并不是一次确定就不能改变的。一些个体在成年期的一些人际关系之后会改变他们的依恋模式。


比如很多来访者在早年其实没有形成良好的或者安全的依恋模式,但在他恋爱过程中,由于另一半对他的温暖和支持,让他慢慢改变了他的依恋模式,或者形成了一种新的依恋模式。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婴儿的依恋关系,还是成人的依恋关系,情感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安全的依恋模式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要如何才能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呢?我觉得至少有几点非常简单的行为你是可以操作的:

①多给孩子拥抱;

②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要向孩子编造谎言;

③孩子不愿意分离时,尽量跟他说清楚离开的原因,并告知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不要采取恐吓或打骂的方法;

④多抽时间来陪伴孩子。


微信后台回复“盒子”每天收到不一样的有趣内容推送

微信后台回复“美文人间”阅读触动心灵的美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上一篇:《最近一周电影动漫资源整理》——最近在学科三,后台看的比较少,明天考完就好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