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番振奋国人!被娱乐八卦挤下热搜的中国脊梁:屠呦呦,“三无”女人的减法人生


来自:奇番网     发表于:2019-01-29 12:00:00     浏览:100次 关键词:振奋国人 被娱乐八卦挤下热搜 中国脊梁 屠呦呦 ldquo rdquo 减法人生

振奋国人!被娱乐八卦挤下热搜的中国脊梁:屠呦呦,“三无”女人的减法人生1


文 | 林饱饱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昨天一早,朋友圈刷屏了这样一条新闻,“屠呦呦团队青蒿素新突破”

振奋国人!被娱乐八卦挤下热搜的中国脊梁:屠呦呦,“三无”女人的减法人生2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奇番小编欢迎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QFanW谢谢大家支持!

588


《人民日报》的记者还了解到,在该研究获新突破的同时,屠呦呦团队还发现,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效果独特。

红斑狼疮被称为不死癌症,因为无法治愈,所以得了就是绝症。

对于那些患病的人来说,这种病意味着死亡。

2012年,中国红斑狼疮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90万,而且这个数据在不断增长。


而屠呦呦的研究意味着,仅仅在中国,屠呦呦这一发明有可能拯救上百万人的生命,而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个数字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人们惊叹于屠呦呦的厉害与伟大:


然而,即便是如此振奋人心、甚至可能改写医学史的消息,却依然被娱乐八卦全方位包围。

打开热搜,排在头名的便是“郑爽新男友”传闻,再是“林心如霍建华一家首同框”,而后“杨幂,吃火锅带上我”……此般种种之后,才见得屠呦呦之名。



一个好的社会,不该只充斥着浮躁的欲望。

当下很多人的困惑:屠呦呦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没人能认出他们的长相、名字,和他们一生做出来的成就。


但是,国家,民族真正的英雄,本不应该寂寥无依。屠呦呦女士,值得我们每个国人认识!




2019年1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

随后在14号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屠呦呦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一块儿成为候选人。

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Maria-Curie)、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Alan-Turing)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


屠呦呦,早就是中国的骄傲。她提取青蒿素,救疟疾患者于危难。她的发现走向世界,获得诺贝尔奖。

但这一回,屠呦呦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亚洲唯一入选的科学家,更是整个科学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

而屠呦呦似乎对这一切很淡定,有几回拿奖都没亲临现场,采访更是几乎拒绝,盛名对她的生活似乎也没有影响,她曾说:“诺奖奖金还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她一辈子过得很单纯,出不出名并没有改变什么,一生只打一份工,一生只爱一个人,一桩科研一个爱人两个女儿,生活简到不能再简。

今天我们就聊聊屠呦呦,她的盛名以及盛名之下的减法人生。


减法人生其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屠呦呦,这个名字为世人熟知,是三年多以前的事。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


“千百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并且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甚。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获奖者对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来革命性贡献。其中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那一年,屠呦呦85岁。

那一天之前,诺奖工作人员早就向屠呦呦发出邀约,接电话的是屠呦呦的老伴老李。


老李说:“老太太身体不好,不知道能不能去领奖。”

那一天,屠呦呦还是去了,在老伴的陪伴下,见证了耗了一辈子心力的“孩子”得到世人肯定。

台上十分钟高光时刻,台下五十年的研究和等待。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演讲。


屠呦呦与青蒿素结缘,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肆虐,全球都没有控制这个病的办法,很多生命就此告终。

1967年,毛主席和周总理下令,要集中全国的科技力量,联合研究对抗疟疾的新药。

屠呦呦所在的单位响应号召,对抗疟疾的523项目启动,而屠呦呦成为中医药协作组的组长。

那一年,屠呦呦39岁。她一副心思全扑在疟疾药物的研究上,以至于家庭顾不上。


尽管这样,研究进展并不顺利。屠呦呦带着一批研究员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用在小白鼠身上做抗疟疾检测。

长达4年的时间,毫无进展。

对于药物研究,这太正常了,枯燥、寂寞、常常令人绝望。

但屠呦呦没有放弃,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了她,但她就是不捣腾点什么出来誓不罢休。

“东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中写道。

就是在这种忘我的研究中,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适合治疗疟疾。


减法人生其二:只会做研究,生活粗线条


人无完人,屠呦呦把大部分精力奉献给工作,生活中就马马虎虎。

屠呦呦一直都不太会照顾自己。

有一回,她找不到身份证,让同事帮忙找找,同事打开她的箱子,笑喷了。

谁想得到呢?工作上那么严谨的屠大组长,生活里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

甚至有人笑说:“能收拾得这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

屠呦呦自己也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对于我,真的是太头疼了。


即使是结婚成家,她还是那个屠大哈,还好她的先生很理解这一点,承包了买菜、买东西等家务,才解放了屠呦呦,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

屠呦呦这个人,人生态度很明确,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去做,其他事儿就马马虎虎有个基准线水平就够。

她在青蒿素的研究上,几乎耗尽所有精力,把自己当做人肉实验,以身试毒,一度肝中毒,后来身体一直不太好。

但她也不介意,继续全力以赴。


她做青蒿素这个项目时,两个女儿都很小,大的4岁,小的1岁,但为了研究,她割舍母爱,大女儿寄养在托儿所全托班,小女儿送到宁波老爸老妈家。

等到忙碌告一段落,屠呦呦第一时间跑去看女儿。


那时小女儿已经3岁多了,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妈妈,屠呦呦亲切地叫着她,小女儿见着她就躲,下意识后退了几步,听到爸爸妈妈要把她接回北京,哭着闹着就是不肯走。

屠呦呦太懊悔了,在女儿不可逆的成长阶段里,没有尽情陪伴。哪个当妈的,不想日日夜夜跟孩子待在一起。

但她没办法:“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

减掉生活琐屑,才有全情投入科研的屠组长。

减掉母女私情,才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屠组长。

粗糙了自己,才有精力去细致每一个实验、把关每一味中药。

减法人生其三:不争名,不夺利,不上位


屠呦呦,这三四年来成了全国无人不晓的大名人。

她人生的高光时刻,从85岁才开始。

但她从二十来岁起,就献身中药研究,三十多岁就献身青蒿素研究。

这中间,漫长的五十年,她有成果,没认可。

有人调侃:“屠呦呦,你这个三无科学家。”那三无呢?一无博士学位、二无留洋背景、三无院士头衔。

她读大学那会儿,正赶上大跃进,之后是文革,没法读博士,没法出国留洋,情理之中。

但手握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却没有院士头衔,太不可思议了吧?

其实她也好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都落选。

原因呢?用她周围的人的话来说:“屠呦呦,太不善交际了。”

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说:“她何止不善交际,还特别爱说真话、不会拍马屁。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也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她骨子也不十分介意,她眼里只有科研高低、真理与否,你不给我院士当,我正好待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继续优化成果。

很多年后,屠呦呦功成名就,杨澜问她:“人们称你为三无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没有当选院士?”

屠呦呦说:“我如果当选了院士,怎么还会搞科研获诺奖?”

杨澜接着问:“您的科研成功70年代就完成了,为什么40年后才得奖?”

屠呦呦说:“因为诺贝尔奖一直等着我。”

杨澜问:“您获得了诺奖,现在可直接晋级院士了,是吗?”

屠呦呦摆摆手:“不,我现在当上院士,有人会说我被西方势力推举上去的,我现在这样比院士强多了!”



在名利面前,屠呦呦没那么着急。


曾经有人说过:“成功这事儿,你不该去追求它,你得老老实实去追求过程,等你把过程做好了,成功和名利自然而然扑过来。”屠呦呦显然是这个的践行者。


减法人生其四:盛名之下,不邀功


在获诺贝尔奖、被全中国熟知之前,屠呦呦就被国际生物医学界盯上了。

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这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

这也算是人生殊荣。但屠呦呦淡泊惯了,盛名来了,她依旧淡泊。

屠呦呦获奖之后,两所母校都邀请她出席活动,但她不喜欢这样的场合,没去。

她以前就读的效实中学举行百年校庆时,碰巧是她获得拉斯克奖的那一年。她委托北京校友会校友向母校赠书《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并亲笔写上“赠母校惠存”,盖上她的印章。

这是她一辈子的研究成果著作,最能作为感恩礼物回馈给母校。至于为什么不出席,她不希望母校校庆的聚光灯落在自己身上。


获得诺贝尔奖后,屠呦呦还是尽量保持低调。


据说,她住的北京四环某个小区,当时诺奖出来,还没人知道她就是得主。因为她叮嘱亲戚朋友还有同事,一定要保持低调,自己平时也跟普通老太太一样,谈最多的就是女儿、孙女,不谈科研。

但没办法,能在生活圈子隐藏实力,没法挡得了媒体记者。

打电话来祝贺的,约采访的,上门来约谈的,多得不得了。屠呦呦老伴儿知道她个性,就是不喜欢整这些花边儿,尽量帮她挡掉:“一大早起来,不知道接了多少电话了”“获奖和我没有关系,我不好讲”“老太太今天太累了”……

实在挡不掉的,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屠呦呦只好接受采访了。

但她属于很不接记者梗的,很多记者会给她戴高帽,人成功之后,总有人想法设法帮你解释成功的理由。

屠呦呦就是特别善于戳破人们这些胡里花哨的高帽的:“我觉得也没必要多说了,确实没什么好说的,科研成果是团队成绩,我个人的情况在这两本书里都讲得很清楚了。你们仔细看下这书,上面都写的有。”

屠呦呦说:“说实在的,我也没有老是想着得不得奖的问题。荣誉的根本问题是荣誉多了,你的责任也大了。对不对?”

屠呦呦说:“如果我获奖,能够作为新的激励方式,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多做点工作,我会很满足。”

屠呦呦说:“科研成功能否获得世界公认,不是靠期待和愿景,而是需要创新和发现。”




直至今天,屠呦呦依然很低调,关于青蒿素,她原本可以孵化出无数研究的感人故事,但是很遗憾,她没有。

她出名之后,有署名屠呦呦的鸡汤文流传甚广,帮她的人生增光增辉,让人们对她记忆更深刻,但很遗憾,她公开说那不是她写的。

关于青蒿,她只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关于科研,她只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一个单纯到眼里只有手中事的人,拿了诺奖。

一个单纯到眼里只有眼前人的人,家庭圆满。

单纯的力量,减法的力量,也是屠呦呦的力量。


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疯狂追逐着名与利,大多数人都希望孩子能一夜成名, 没有人想成为科学家,大多数人的人生规划,是成为明星,要不就是网红,赚大钱暴富,除了这些,似乎无从选择。

而屠呦呦的存在,这些默默无闻、籍籍无名却真正改变这个时代、担起民族脊梁、扛起国家未来的人,也许给了我们关于人生的另一种答案。





上一篇:【W·娱乐八卦】原来林志玲老公这么厉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