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在当前稳金融、防风险的政策背景下,银行业对风险暴露面、经营不确定性更大的小微、民营企业给予持续支持,能够控制发生风险的范围,维持企业经营的稳定预期,为其发展起到托底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qfanw奇番小编欢迎大家分享本文,您的收藏是对我们的信任,奇番网谢谢大家支持!
372
本报记者 韩鹏栓报道
7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18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责任管理、风险防控、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普惠金融等八个方面体现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责任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成效。
近年来,银行业对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在解读《报告》时指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立行之本、兴业之道。2018年,银行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潘光伟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价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提质增效
事实上,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好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仅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也是普惠金融事业的重要一环。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营灵活,拥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追逐利润动机也极为强烈,对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民营企业又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而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并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意义重大而深远。”
《报告》指出,多渠道助力民营经济已成为各大银行竞相参与的赛道,开发性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切实做好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尽管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力鼓励直接融资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融资渠道仍以银行信贷为主,2018年人民币贷款占当年新增社融总额的81.4%。因此,银行业对于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会在多方面改善他们的发展情况。”
陶金指出,首先,在当前稳金融、防风险的政策背景下,银行业对风险暴露面、经营不确定性更大的小微、民营企业给予持续支持,能够控制发生风险的范围,维持企业经营的稳定预期,为其发展起到托底的作用。
其次,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在了解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支持民营小微,能够提高信贷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此外,陶金称,多措并举的支持,使得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创新性最好的小微民营企业能够获得从事创新创业领域相关的资金,在长期提升企业自身和经济总体的持续发展能力。
2
成效显现
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联姻”在助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深化普惠金融方面,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目前应用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数字技术主要有“ABCD”,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
记者梳理发现,多家银行也与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的多项金融服务和产品相继落地。据《报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构建智能POS终端支付场景生态圈,率先开展“加油站”消费应用场景建设;平安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SAS平台,全面覆盖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的线上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管理、结算等需求;招商银行零售两大App建立了可量化的用户体验检测体系和严格的反馈机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网点“全面无卡化”的银行;浙商银行创新科技金融,推广池化融资平台、涌金司库、应收款链平台等,帮助民营企业盘活资产流动性。
新网银行特邀顾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曾向媒体表示,金融科技是决定银行业未来转型创新的关键变量。具体而言,数字技术将为普惠金融带来三个方面的帮助:首先,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其次,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能性;最后,数字技术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控性。
但我国普惠金融还存在一些挑战,陶金称,首先,普惠金融的规模尚不足,多数大型银行的信贷模式仍然有待进一步创新,给予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仍不够。其次,尽管利率市场化、差异化银行准备金制度进程持续推进,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全通畅,导致银行的风险偏好与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背离。此外,有些普惠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大数据等风控手段缺失,存在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
董希淼认为,要改变局面,需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做好基础设施及信用环境建设外,还需要借助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
未来,金融科技将如何促进普惠金融发展?
陶金分析指出,金融科技通过自身与金融场景的有机结合达成普惠金融业务,使传统金融中模块化的授信业务转化得像水一样渗透到各个业态中。具体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技术科达成各类信息的识别,实现定价与风险匹配,纠正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进而更有效地满足各类风险主体的融资需求。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中国产经新闻
新增长时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